2025年迪拜航展开幕的那一天,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展台的中央展示了一架1:5比例的灰色模型。这架模型采用了单翼设计,搭载了涡桨发动机,垂尾上显眼地贴着AVIC四个字母,标志着这是一款中国制造的飞机。大约五米远的地方,一位穿飞行服的外国人停下脚步,盯着模型看了十秒钟,掏出手机问旁边的翻译:这是K-8的活塞版吗?翻译摇了摇头,回答道:不是,这是为了替代初教-6。这句话一语中的,直接点出了新机的任务:它要替代的是已经服役63年的初教-6——这款飞机是中国空军培训飞行员的老牌利器,培养了第一批空军飞行员的舵面感觉。初教-6就像一辆飞行版的吉普车:坚固耐用、价格实惠公道、维修简单;但它的技术已十分老旧——使用活塞发动机,没有增压座舱,仪表也是机械式的,甚至夜航时,地勤人员还得用手电筒补充航灯光源。飞行员常开玩笑说:上了初教-6,得学会‘听天由命’。每年,中国空军都要训练上千名新飞行员,接着使用这种老旧的飞机来培训新人,相当于让00后学员先从化油器学起,再去学习更现代的技术,这样的时间成本显然难以承受。
首先,飞机的骨架使用铝合金,而外部则覆盖碳纤维材料,使得飞机重量减少了12%,但却能承受高达11g的强度。金属机翼盒能保证即使飞机遭遇强力降落,也能够顺利回场;而复合材料机身则使得飞机的空重保持在1.2吨左右,比初教-6轻了300公斤,同时燃油容量增加了30%。用汽车作类比,这就像是把桑塔纳的外壳换成了宝马i3的碳纤维外壳,油耗降低了,反而提高了安全性。
第二,涡桨发动机提供了1100马力的动力,配合五叶复合材料桨叶,飞机能够在无动力失速情况下保持高度。初教-6中最令人担忧的一个训练项目是假停车:在空中关闭油门后,飞机会像石头一样下坠30米,才能重新再启动。然而,新款教练机由于涡桨发动机的恒速特性,即使在空中怠速状态下,依然能够维持足够的推力。这样一来,学员可以完全放心地操作飞机,教官也不再为失速而担忧。对于空军而言,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安全冗余的增加,同时每年也能节省大量的航油,省下的钱可拿来支持更多的飞行训练。
第三,飞机座舱配备了两块12寸的大屏幕和一个HUD(平视显示器),数据链系统能够直接与L-15中级教练机相连接。这样,飞行员在第一次独立飞行时就能适应这种现代化的屏幕操作,毕业后升上中级教练机时,也不用重新适应传统的操作方式。航电系统与L-15共用软件架构,后期升级就像给手机打补丁一样简单,插上U盘就可以完成。以前,一架飞机的航电系统更新可能需要两周时间,但现在,地勤人员只需要两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搞定。
然而,模型是模型,订单才是关键。那么,空军是否会采购这款飞机呢?我们大家可以从训练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。根据空军某飞行训练基地2024年的公开数据,初教-6每飞行一小时的综合成本是2.6万元;K-8中级教练机的成本是4.8万元;L-15高级教练机的成本是6.2万元。而新款涡桨教练机的目标是将每小时成本压到3万元以下,且能够在航电、气动和救生等方面与K-8对接。简单来说,用新飞机进行70小时训练,相当于完成了初级+部分中级的训练,学员的飞行时间比老模式减少了30小时,节省下来的钱恰好能够再购买一架新机。空军装备部门在面对省钱+增效的提案时,就没有拒绝的理由。
当然,也有一些人担心,洪都、石飞和芜湖等厂商都在争夺初教-6接班人的市场,是否会重演当年CJ-7项目胎死腹中的悲剧?这一次的情况却不同:首先,空军已经将提升训练效率写进了十四五装备规划中,明确说要在2028年前完成初级教练机的涡桨化;其次,洪都已拥有超过5000架教练机的生产经验,且出口成绩也达到了700架,供应链稳定可靠;最后,新机与L-15、K-8的共用附件可以大幅度降低后勤成本,备件仓库已经准备好,后勤工作也不需要重新搭建。政策支持、生产能力和后勤保障三者协同作用,使得该项目跳闸的可能性极低。
再来看国际市场的需求。全球对初教机的年需求约为200架,其中活塞发动机版本占到了70%,而涡桨版本的需求占比为30%,但涡桨版的增速却是活塞版的两倍。巴西的超级巨嘴鸟、瑞士的PC-7 MkII等涡桨初教机已经卖到800万美元的价格,而中国的新机如果能定价在600万美元左右,就等于用五菱的价格进入了宝马的市场。中东、非洲、拉美等地区,很多国家不仅需要训练飞行员,还希望能够通过购买轻型攻击机来进行反恐作战。迪拜展会上,AVIC的展商手册上写明,新机可以配备光电吊舱和250公斤的制导炸弹。也就是说,购买这款飞机的国家既可以用它来训练飞行员,战时还可以将其转为巡逻边境的武器平台。一旦出口市场打开,国内订单的成本也会促进降低——随着产量的增加,单机成本也会减少,空军采购价格也有一定的可能进一步下调。
最后,我想留给你一个问题:如果明年珠海航展上这款新机亮相,你愿意坐在飞机的后座,体验一下教官演示的无动力失速改出吗?想好了,答案或许可以写在下次空军招飞的报名表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